固态电池领域八大稀缺企业,谁将引领下一代能源革命?
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概念,眼下全球的电池技术竞赛已经进入白热化,而固态电池被公认是打破续航焦虑、提升安全性的关键突破。传统锂电池能量密度快要摸到天花板了,时不时还有安全风险,而固态电池直接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,不易燃、更稳定,能量密度还更高——说的直白点,就是更安全、更耐用。
那你可能要问,既然这么好,为什么还没全面铺开?难点就在于技术还没完全成熟,成本高、规模化生产难。但也正因为这样,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的公司才显得特别珍贵。我整理了八家真正有干货、有进展的企业,咱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凭什么被看好。
第一家是宁德时代。他们不光在做半固态电池,全固态的研发也在持续推进。根据2023年财报,宁德研发投入超过180亿,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固态方向。他们甚至提到2030年前后可能实现商业化应用,这不是空谈,背后有实打实的技术积累。
第二家是比亚迪。别看他们磷酸铁锂做得风生水起,其实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固态电池。去年公布的专利里,已经有关于固态电解质和界面优化的实质性内容。王传福在业绩会上也说,比亚迪不会缺席下一代电池的竞争。
第三家是蔚来。虽然不是电池起家,但他们与卫蓝新能源合作推出的半固态电池包已经上车了,150度电池实测续航突破1000公里。这种联合开发的模式挺聪明,既降低自研风险,又能快速落地技术。
第四家要说的是赣锋锂业。很多人以为它只是锂矿公司,其实它旗下的赣锋锂电在固态电池领域已经做到了第二代产品试产,能量密度达到360Wh/kg。赣锋的优势在于材料端有供应链话语权,这点很多新势力比不了。
第五家是国轩高科。他们走的是一条相对务实的路线,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逐步推向市场。其德国基地已开始建设固态电池试产线,海外扩张的意图非常明显。
第六家是美国的QuantumScape。这家公司备受大众集团支持,主打金属锂负极+固态陶瓷电解质技术。尽管还没大规模量产,但样品测试数据显示充电速度与传统电池相当,循环寿命也不错,值得持续关注。
第七家是丰田。很多人不知道,丰田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数量是全球第一,超一千多项。他们多次对外表示2027—2030年将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,虽然跳票过,但技术底子确实厚。
第八家是辉能科技。这家来自中国台湾的企业,今年初在杭州启动了全球首条GWh级固态电池生产线。它的氧化物电解质技术有别于硫化物路线,差异化做得不错。
你看,这些企业没有一家是只在PPT上写故事的。它们要么有巨头支持,要么有自有技术,要么已经接近量产。当然了,风险也有,比如技术路线还没统一、制造成本依然高昂,但这恰恰说明,能活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说到底,谁能真正把固态电池做成、做好、做便宜,谁就握住了新能源世界的钥匙。
——
内容参考来源:
宁德时代2023年年度报告
比亚迪专利数据库(智慧芽)
蔚来能源日发布会实录(2023)
赣锋锂业官网及投资者调研纪要
丰田全球技术发布会简报(2024年1月)
辉能科技杭州基地投产报道(中国能源网)
经典语句:
“技术革命从来不属于空谈者,只青睐那些把实验室突破变成街头实景的人。”
配资门户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