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8.07
农历 闰六月十四
节
气
立
秋
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。公历每年8月7日至9日,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,进入立秋时节。今年8月7日为立秋日,“立”,有开始之意,“秋”,意为禾谷成熟,立秋之后,暑热寒凉交替,阴阳互转,自然界万物随着阳气的下沉而收敛,从繁茂趋向成熟。
展开剩余82%立秋三候与习俗
立秋尚处于“三伏天”期间,此时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,人称“秋老虎”,所以有人说,立秋只是一种“立意”,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进入秋季,正所谓“秋已立,暑难消”。古代分立秋为三候:“初侯凉风至”、“二侯白露降”、“三侯寒蝉鸣”。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。
一候凉风至
立秋后,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,偏南风逐渐减少,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。这个时候,人们会感觉到早晚的温度有所下降,空气中多了一丝清凉,正式进入秋季。
二候白露生
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,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,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,这就是“白露“。白露的出现标志着天气转凉,也预示着秋天的脚步越来越近。
三候寒蝉鸣
这时候的蝉,感觉到阴气上升,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,一日不如一日,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、凄切。古人常以寒蝉鸣叫来感叹时光流逝、岁月无情。
传统习俗
立秋与立春、立夏、立冬并称“四立”,也是古时“四时八节”之一。立秋时,民间有祭祀土地神,庆祝丰收的习俗。此外民间还有在“立秋”这天“贴秋膘”、“咬秋”、“晒秋”等习俗。
啃秋
立春时有“咬春”,立秋时便有“啃秋”。许多地方讲究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或香瓜,称为“啃秋”。清朝张焘在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写道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立秋时暑热尚未消尽,啃一口西瓜等瓜果,不仅清凉解暑,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舒朗。一种说法是,啃秋表达了人们“啃下酷暑,迎接秋爽”的一种美好祈愿;还有一种说法是,在立秋前后吃西瓜“啃秋”,可以不生秋痱子。
贴秋膘
中医有言:“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”,很多人,在立秋这天称量体重发现与立夏时进行对比,轻了不少。于是便有了秋风起“贴秋膘”的习俗!
晒秋
立秋前后,随着瓜果菜蔬渐渐成熟,农人也陆续开始晾晒应季成熟的作物,人称“晒秋”。其实,晒秋并不只在立秋,从农历六月六便开始了,立秋之后渐入高潮。
绘本介绍|《立秋的故事》
绘本通过小花和老奶奶的故事了解了关于立秋的传说,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,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,秋天就要来临。立秋时,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,但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。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,往往是白天很热,而夜晚却比较凉爽。立秋以后,每下一次雨气温都会下降,因而有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的说法。
活动详情
活动时间
2025年8月10日(星期日)上午10:00-11:00
活动地点
肇庆市图书馆 “喜阅·空间”
活动内容
1、绘本分享,故事里的立秋;
2、节气小课堂:
🍃一候凉风至(对比夏风/秋风的不同触感体验);
🕷️二候白露降(用清晨露珠照片解释昼夜温差变化);
🦗三候寒蝉鸣(播放蝉鸣渐弱的声音渐变);
3、巧手制作“二十四节气创意画《立秋》”。
活动对象
4-12岁亲子家庭(需要至少一名家长陪同参与)
报名方式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门户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